近日,一项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最新研究揭示,北极海冰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以下简称“冰气相互作用”)能够减弱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约17%的强度。这意味着ENSO在影响着北极气候年际变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北极气候过程的反作用影响。该研究利用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了两组500年的数值模拟试验。在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保持在工业化以前水平的条件下,一组试验保留了冰气相互作用,而另一组试验则切断了两者间的耦合过程。通过比较两组试验间的差异发现,在冰气相互作用的影响下,ENSO事件及其相关的气候异常幅度减弱了约12%至17%。这主要是由于北极冰气相互作用使得气候平均条件下赤道东太平洋的越赤道南风增强、赤道中太平洋的温跃层加深,从而抑制了一系列与ENSO发展有关的反馈过程,最终减弱了ENSO事件的强度。此外,历史观测和再分析资料也从侧面印证了海冰与ENSO的关系:相比于冰气相互作用较弱的1971年至2000年,在相互作用较强的1921年至1960年间ENSO事件的强度要明显偏弱,其中的物理过程与气候模式的结果类似。然而,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的不断消融会导致这种冰气相互作用及其对
【光明时评】 “单位GDP能耗下降26.4%”“碳排放强度下降30.9%”“连续3年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连续6年保持Ⅱ类”……在近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江苏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有关负责同志报出的一组数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了江苏生态环境的“沧桑巨变”。如今,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手可及,江苏在“经济强”“百姓富”“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同时实现了“环境美”的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出美丽中国的现实样板。让发展的“含绿量”更多、“含碳量”更低,这样的认识已经成为江苏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和理念。原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经验已难以持续,江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路径。徐州贾汪区曾是沉降严重的采煤塌陷地。近年来,贾汪区在全国首创“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采煤塌陷地治理模式,从“一城煤灰半城土”转变为“半城青山半城湖”。“环境美”是否真正实现,生物多样性指标最具说服力。“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见证了江苏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
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专家在《大气和海洋科学快报》上发表研究称,随着气候变暖加剧,北半球夏季大气季节内振荡(BSISO)对流降水增强,而热带气旋生成密度在BSISO对流降水增强区也将明显增强。BSISO是热带地区显著的次季节变化,周期为30—90天,主要活动在北半球夏季的5月至10月,其生命周期内通常表现为一个从热带印度洋向北太平洋西部传播的对流活动。BSISO可以通过调节大尺度的动力和热力大气条件来调制热带气旋活动:在BSISO的对流活跃时期,背景的对流和环流以及水汽条件往往更有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而在对流抑制时期则相反。研究者通过模式模拟全球变暖前后的结果对比发现,全球变暖下,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导致BSISO对流降水增强,在西北太平洋上的BSISO环流向东北方向移动,表现为西北-东南方向分布的增强对流带。同时,热带气旋生成密度在BSISO对流增强区也明显增强。进一步分析表明,变暖后BSISO相关对流层中层的相对湿度变化起到主导作用。带内增强的BSISO对流使对流层中部空气变湿润,这有利于减少上升气流对通常干燥的对流层空气的夹带以及下沉气流对边界层的修正,从而导致热带气旋生成密度
4月8日,市长陈之常专题调研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应用,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南京工业大学国家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是我市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采取“公司+联盟”运营模式,聚焦膜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实现了多项科技成果转化,并成功孵化了多家企业。陈之常走进综合展厅,详细了解中心发展历程、技术研发、产业培育等情况。他希望中心瞄准国际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加快推进膜材料关键技术工程化、产业化。陈之常来到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相关负责人深入交流,听取科技创新、成果应用等情况介绍,鼓励实验室聚焦产业科技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创新策源功能,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气象人才的摇篮,在大气科学和信息工程领域优势明显。陈之常先后来到智能遥感工程研究院和智能网络与信息系统研究院,在科研设备前驻足察看,与研究团队负责人交流探讨。他说,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希望研究院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充分发挥特
4月18日下午,南京市专精特新“千校万企”紫金行动走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校企协同创新对接会,现场南京熊猫电子、洛普股份、国睿信维等7家优质企业与高校签订校企全面合作协议,科研人员分3个专题与百家中小企业进行了深度对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引导企业与在宁高校协同创新,是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的重要手段。为集聚优质资源要素,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促进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市坚持开展专精特新“千校万企”紫金行动,去年以来已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等高校成功举办多场活动,有效推动了企业就近开展产学研合作,校企协同创新成果显著,激发涌现了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22家。其中,2023年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3家,位居全国第四、全省第一;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7家,位居全国第八,总数实现翻番。当天的活动吸引全市100多家专精特新优质企业来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企业希望充分利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气
http://m2.nbs.cn/video/773151.html?id=773151mid=420240420 南京新闻栏目
4月8日,记者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获悉,该校大气物理学院教授夏海云课题组在多普勒激光雷达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研制了30千米全天候非视域多功能激光雷达,在恶劣天气、建筑物阻挡等情况下也可实现精准探测。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在国际期刊《遥感》《光学快讯》上发表。通常在降雨、大雾等低能见度条件下,激光雷达性能受限,无法满足行业业务化工作需求。夏海云解释:“就如同在降雨时,雨水会阻挡我们的视线,激光雷达也一样,当雨水积在雷达光学玻璃的表面,就会导致雷达‘看不清’。”据介绍,风切变是常见的航空气象灾害,严重威胁飞机起降安全。然而传统测风激光雷达由于探测能力有限,难以适应各种复杂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风切变探测。“我们通过江苏菲沃泰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纳米结构,在玻璃上做了一层疏水疏油的材料,让油污、水滴不会积在镜片上,激光能够顺利打出去。”夏海云说。记者了解到,该课题组最新研制出的30千米全天候非视域多功能激光雷达居全球领先水平,最大水平和垂直探测距离分别达到30千米和7千米,尤其是在降雨、大雾等恶劣天气下,单机实现大气风场、降雨、云雾、湍流等多项参数的高时空分辨率探测。课题组在云南昆明长水机场连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了解到,南信大在多普勒激光雷达领域又有新突破。该校大气物理学院教授夏海云研制的30千米全天候非视域多功能激光雷达,在降雨、大雾等恶劣天气,或是遇到建筑物阻挡等情况下也可实现精准探测。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在国际著名杂志《遥感》《光学快讯》上发表。30千米全天候非视域多功能激光雷达风雨无阻,恶劣天气下也能正常探测夏海云教授介绍,激光雷达作为新的大气遥感手段正在蓬勃发展,精准的大气物理、化学、生物参数探测,对于数值天气预报、气候模型改进、军事环境预报、大气污染监测、生化气体监控、机场风切变预警等具有重大意义。团队聚焦激光雷达研发,尤其是提出高量子效率、低噪声、全光纤集成红外激光雷达方案,探索开辟出激光雷达发展的新方向。此前,在2022年,夏海云就曾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多大气参数探测激光雷达,并在我国西南地区,气象条件最为复杂的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部署应用。该雷达利用极限灵敏度探测技术对飞机起降区间进行全时全域扫描探测,是世界水平探测距离最远的(30千米)相干探测体制测风激光雷达,能够精准探测并预警风切变、微下击暴流、顺风侧风等干扰飞机飞行安全的
记者从南信大了解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多普勒激光雷达领域又有新突破。该校大气物理学院教授夏海云研制的30千米全天候非视域多功能激光雷达,在降雨、大雾等恶劣天气,或是遇到建筑物阻挡等情况下也可实现精准探测。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在国际著名杂志《遥感》《光学快讯》上发表。精准探测,恶劣条件下也能遥感无阻夏海云教授介绍,激光雷达作为新的大气遥感手段正在蓬勃发展,精准的大气物理、化学、生物参数探测,对于数值天气预报、气候模型改进、军事环境预报、大气污染监测、生化气体监控、机场风切变预警等具有重大意义。此前,在2022年,夏海云就曾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多大气参数探测激光雷达,并在我国西南地区,气象条件最为复杂的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部署应用。该雷达利用极限灵敏度探测技术对飞机起降区间进行全时全域扫描探测,是世界水平探测距离最远的(30千米)相干探测体制测风激光雷达,能够精准探测并预警风切变、微下击暴流、顺风侧风等干扰飞机飞行安全的危险天气状况,为飞机安全起降保驾护航。这一次,夏海云团队的技术再次升级,让雷达在降雨、大雾等恶劣天气下也能实现远距离、多大气参数激光雷达遥感。特别是在激光光束在被
https://mp.weixin.qq.com/s/B9weZ3tXuwfNb-O24_s5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