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阅江学刊》主办的“面向‘十五五’规划的‘双碳’行动——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行动方案系列论坛(No.6)”召开。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等近20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会,共议面向“十五五”规划的“双碳”行动与中国社会的绿色发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嫣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她介绍了该校办学历史、特色和成就,肯定了中宣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气象与人类社会》特色栏目在彰显该校人文社科学科特色化发展方面所发挥的平台和窗口作用。她表示,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气候不确定性陡增、极端天气频发,正在改写传统的气候模式,全球气候治理面临严峻挑战,需要新一代的预测技术和气候治理支撑。《阅江学刊》应积极推动气候知识创造和生态文明变革,为气候变化应对与“双碳”知识生产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助推文科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共同推动我国“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阅江学刊》执行主编韩璞庚在致辞中表示,《阅江学刊》始终秉持“阅百家风采、刊理论精髓、览思想潮流
4月25日,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阅江学刊》主办的“面向‘十五五’规划的‘双碳’行动——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行动方案系列论坛(No.6)”召开。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等近20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会,共议面向“十五五”规划的“双碳”行动与中国社会的绿色发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嫣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她介绍了该校办学历史、特色和成就,肯定了中宣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气象与人类社会》特色栏目在彰显该校人文社科学科特色化发展方面所发挥的平台和窗口作用。她表示,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气候不确定性陡增、极端天气频发,正在改写传统的气候模式,全球气候治理面临严峻挑战,需要新一代的预测技术和气候治理支撑。《阅江学刊》应积极推动气候知识创造和生态文明变革,为气候变化应对与“双碳”知识生产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助推文科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共同推动我国“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阅江学刊》执行主编韩璞庚在致辞中表示,《阅江学刊》始终秉持“阅百家风采、刊理论精髓、览思想潮流
4月21日记者获悉,中国—爱尔兰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日前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中国气象谷揭牌。该实验室同时发布了首批科研项目,研究方向涉及智能农业技术、物联网关键技术、智能建筑与智能交通技术、海洋气候与海洋能量等。中国气象谷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江北新区共建的环南信大知识经济圈的核心平台,吸引了大量气象、环境、信息类国际科技企业研发中心落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爱尔兰东南理工大学自2006年开始合作。2023年成立中爱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拓展科研合作;同年10月,成立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爱尔兰分中心。此次,中国—爱尔兰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正式落地中国气象谷,成为国家级的双边科技合作平台。目前,联合实验室正在积极促进爱尔兰芒斯特理工大学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国际教育合作。联合实验室立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面向长三角地区与爱尔兰的高校与科研机构,聚焦“科研合作、国际教育、企业孵化、技术转移”四大核心功能。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将助力我国高校融入全球科研网络,在AI与气象交叉、气候预测模型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提升我国高校在国际学术领域的知名度和话语权。爱尔兰驻上海总领事莫大维(DavidMurphy)说,高等教育一
4月15日,“中国-爱尔兰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在位于南京的中国气象谷揭牌,同时发布了实验室首批科研项目,包括智能农业技术、物联网关键技术、智能建筑与智能交通技术、海洋气候与海洋能量等重点研究方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爱尔兰东南理工大学自2006年开始合作。2023年成立中爱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拓展科研合作;同年10月,成立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爱尔兰分中心。此次,中国-爱尔兰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正式落地中国气象谷,发展成为国家级的双边科技合作平台。目前,联合实验室正在积极促进爱尔兰芒斯特理工大学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国际教育合作。爱尔兰被称为“欧洲硅谷”,信息技术及产业在世界领先。联合实验室立足南信大,面向长三角地区与全爱尔兰的高校与科研机构,聚焦“科研合作、国际教育、企业孵化、技术转移”四大核心功能。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将助力我国高校融入全球科研网络,开展如AI与气象交叉、气候预测模型等联合研究,提升国际学术领域的知名度和话语权。国际联合实验室落地在中国气象谷,它是学校与江北新区共建的环南信大知识经济圈的核心平台,吸引了大量气象、环境、信息类国际科技企业研发中心落户。实验室将通过孵化中外科技企业项目
4月20日,2025年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论坛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该论坛已成功举办两届,此次论坛聚焦“应对气候变化、打造低碳经济”主题,汇聚了跨学科院士专家、行业领军人才及媒体代表,旨在搭建高端对话平台,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深入探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绿色低碳产业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以及培育我国绿色低碳产业竞争新优势的有效路径。本次论坛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生产力学会、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绿色专委会主办,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中国生产力学会、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提供学术支持,南京玄武·江苏GDC国际数碳谷、新华日报社新华传媒智库、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气候经济与低碳产业研究院、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社科处处长尹才祥,江苏生产力学会会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绿色专委会主任乔均主持了论坛开幕式和主旨演讲环节。开幕式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陈海山为论坛致辞。他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日益严峻,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明确提出“双碳”战略目标,彰显了应对气候危机的决心与担当。本次论坛主题,紧扣时代脉搏,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陈海山强调,学校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已
https://wxfxx.pukoufabu.com/mag/livevideo/v1/video/wapVideoView?id=16198浦口发布
去年以来,浦口区全面启动“艺术点亮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创新改革项目,用超有创意的方式把“美术写生产业”,稳稳扎根在浦口这片土地上。前不久,在浦口区文联推动下,共建计划又吸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130多名师生,来到浦口开启为期10天的美术写生共建之旅。活动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和浦口区汤泉街道办事处共同签订了《浦口写生创作基地共建协议》。现场还对“新路艺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优质生源基地”进行授牌。双方表示,此次共建“美术写生基地”,不仅是校地资源的优势互补,更是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双方期待,通过艺术家和学子们的画笔,将汤泉的绿水青山、田园风情,转化为独具魅力的文化符号,促进乡村文旅焕发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新实效。这次采风的第一站是风景优美的汤泉九龙湖,这里湖光潋滟,绿树与远山相得益彰,师生们在湖畔慢行寻找大自然的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外出写生,先后前往安徽、山西等地,得益于“艺术点亮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创新改革项目,学院此次特别组织部分学生来到浦口开展采风写生。近年来,浦口区文联积极开展“艺术点亮乡村”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与实践,
4月16日,在浦口区文联见证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与浦口区汤泉街道签订“美术写生创作基地”共建协议,艺术学院150名学生将在浦口开启10天的美术写生采风之旅。近年来,浦口区文联积极开展“艺术点亮乡村”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与实践,将发展美术写生产业作为重要抓手,通过整合地方生态资源、搭建校地合作平台,推动艺术创作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探索“风景—实践—消费—产业”的乡村发展新路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150名学生将在浦口汤泉、永宁、江浦街道等地开展为期10天的写生采风。采风的首站,是风景优美的汤泉九龙湖。这里湖光潋滟,绿树与远山相得益彰。师生们在湖畔慢行,寻找大自然的美。在找到合适的点位后,学生们三五成群席地而坐,选好角度,整理好画具,投入到各自的创作中。学生周婧怡告诉记者:“没想到浦口自然风光这么美,在这里画画,水的波动,树叶沙沙作响,空气中的气味都会给感官带来不同的感受。”艺术学院执行院长沈义贞告诉记者,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前往安徽、山西等地写生。浦口风景独特优美,学院又地处南京,理应支持地方发展。今后每年将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到浦口各地开展采风写生、艺术创作、展览讲座、社
4月16日,在南京市浦口区文联见证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与浦口区汤泉街道签订“美术写生创作基地”共建协议,艺术学院150名学生将在浦口开启10天的美术写生采风之旅。近年来,浦口区文联积极开展“艺术点亮乡村”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与实践,将发展美术写生产业作为重要抓手,通过整合地方生态资源、搭建校地合作平台,推动艺术创作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探索“风景—实践—消费—产业”的乡村发展新路径。据了解,即日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150名学生将在浦口汤泉、永宁、江浦街道等地开展为期10天的写生采风。采风的首站,是风景优美的汤泉九龙湖。这里湖光潋滟,绿树与远山相得益彰。师生们在湖畔慢行,寻找大自然的美。在找到合适的点位后,学生们三五成群席地而坐,选好角度,整理好画具,投入到各自的创作中。学生周婧怡告诉记者:没想到浦口自然风光这么美,在这里画画,水的波动,树叶沙沙作响,空气中的气味都会给感官带来不同的感受。艺术学院执行院长沈义贞告诉记者,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外去安徽、山西等地写生。浦口风景独特优美,学院又地处南京,理应支持地方发展。今后每年将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到浦口各地开展采风写生、艺术
4月16日,在浦口区文联见证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与浦口区汤泉街道签订“美术写生创作基地”共建协议,艺术学院150名学生将在浦口开启10天的美术写生采风之旅。 近年来,浦口区文联积极开展“艺术点亮乡村”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与实践,将发展美术写生产业作为重要抓手,通过整合地方生态资源、搭建校地合作平台,推动艺术创作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探索“风景—实践—消费—产业”的乡村发展新路径。 据了解,即日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150名学生将在浦口汤泉、永宁、江浦街道等地开展为期10天的写生采风。采风的首站,是风景优美的汤泉九龙湖。这里湖光潋滟,绿树与远山相得益彰。师生们在湖畔慢行,寻找大自然的美。在找到合适的点位后,学生们三五成群席地而坐,选好角度,整理好画具,投入到各自的创作中。学生周婧怡说;“没想到浦口自然风光这么美,在这里画画,水的波动,树叶沙沙作响,空气中的气味都会给感观带来不同的感受。” 艺术学院执行院长沈义贞介绍,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外去安徽、山西等地写生。浦口风景独特优美,学院又地处南京,理应支持地方发展。今后每年将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到浦口各地开展采风写生、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