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晚,校党校举行2021年度教职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班仪式,校党委书记、党校校长管兆勇出席并作开班动员讲话。开班仪式由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金自康主持。管兆勇书记在动员讲话中指出,学校党委始终重视青年教职工的培养发展工作,希望大家经过党校的培训和锤炼,能够得到更快的成长和进步,力争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管书记对全体参训学员提出明确要求:一是提高站位,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参加培训的重要意义,全面深入地理解党的性质、纲领,学习党的纪律,确保思想准备更加充分、行动定位更加准确、前进方向更加清晰;二是全面提高,切实端正入党动机,努力提高能力素质,不断加强党性锻炼,解决好“为什么入党”“怎么去做”“如何做好”的问题;三是学思践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精研深思、学以致用,提高创新能力,以实际行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他还结合当前国际形势、疫情防控工作、学校校风校训等,详细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深刻内涵。开班仪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天勇教授为大家作了题为“历史大视野中的新阶段:基本方位与战略选择——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专
4月14日,甘肃省教育厅考察团一行来校调研交流。甘肃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国珍,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兰州理工大学校长芮执元,兰州交通大学校长李引珍,甘肃农业大学校长赵兴绪,兰州财经大学校长蔡文浩,兰州城市学院院长王学军,河西学院院长张汉燚,我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副校长戴跃伟、张永宏出席。管兆勇对考察团一行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我校发展有关情况。他说,南信大坚持“开放、协同、特色”发展理念,创新引领、开拓创业,始终坚持服务气象事业不动摇。近年来,在一流学科建设引领下,我们创新人才培养,实施分类分层,推进科教融合;我们坚持引培并举,完善人事改革,打造一流师资;我们彰显国际,深耕气象交流,提升科研持续影响;我们传承优秀文化,强化使命担当,注重精神育人,实现了每位信大学子的高质量成长。甘肃与江苏人文相亲、往来频繁,当前,东西部扶贫协作重要战略的深入实施,把彼此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希望甘肃高校与南信大携手深化更多领域合作,进一步在研究生培养、双向开放上寻找更多契合点,共同为全国教育大局作出更大贡献。张国珍感谢南信大对甘肃教育发展的支持帮助,并介绍了本次考察团高校相关情况。他说,江苏作为教
2021年4月9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耶鲁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的科研成果,题为“Ocean surface energy balance allows a constraint on the sensitivity of precipitation to global warming”。本研究是大气环境中心对湖泊水循环试验和理论研究工作的延伸,将地表能量平衡原理推广到全球海洋,量化了历史时期降水对气温的敏感性,填补了气候变化研究领域这一知识空白。随着气温上升,全球降水如何变化是水循环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地球系统模式预测在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全球降水将增加,但对历史时期降水对气候变暖响应的认识依然存在争议,不同的地球系统模式模拟的降水对气温的敏感性在变化方向和数值大小上差异巨大。本文通过分析大气再分析数据产品和多情景下的地球系统模式模拟结果,发现全球降水的年际变化受海洋蒸发所驱动,对城镇化等土地利用变化不敏感。海冰融化对增温的正反馈效应已经达成共识,本研究发现,海冰融化也会增强降水,原因是:随着气温上升,海冰融化引起海面反照率下降,海洋
4月11日,校党委书记管兆勇率队前往淮安区开展“学党史、办实事”活动,实地调研,指导挂钩帮扶工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淮安区委副书记、省委驻淮安区帮扶工作队队长王元武,苏嘴镇党委书记郭秋香,校党委组织部相关人员陪同调研。今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在全党上下正在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之际,我校扎实开展“学党史、办实事”系列活动,推进挂钩帮扶工作行稳致远,切实贯彻国家和省委相关决策部署。我校社科处蒋明敏处长赴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辅导;校党委多次专题调研挂钩帮扶工作。学校决定资助挂钩帮扶的东荡村,建设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民生服务项目,不断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管书记代表学校向苏嘴镇捐赠“城乡结对、文明共建”资金6万元。 在我校参与建设的平桥镇现代生猪养殖基地项目现场,管书记认真询问项目总体情况,查看工程施工情况,深入了解项目在带动老百姓就业、促进村集体收入提高方面的作用。他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坚持高标准、规模化开展生猪养殖,有利于实现稳产保供和平抑价格波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他表
为了巩固强化培训成效,进一步拓展提升教育内涵,4月9日—11日,我校第一期年轻干部培训班在恩来干部学院开展教育培训并结班。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出席结班式并讲话。在恩来干部学院,全体学员聆听了《一面不朽的旗帜——周恩来》专题讲座,通过“铭记:岁月长河里的深深铭刻”“追寻:感召哺育下的激励前行”“传承:继往开来时的启迪感悟”三个篇章,深刻感受了周总理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伟大风范。通过观看教学片《榜样周恩来——润物细无声》,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学员们重温了周总理的一生,切实体会到周总理坚如磐石的忠诚意志、鞠躬尽瘁的为民情怀、至高无上的道德境界。在新四军刘老庄纪念园,学员们先后瞻仰了砥柱雕塑、八十二烈士纪念馆、八十二烈士墓等。在八十二烈士纪念碑前广场,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重温入党初心。4月11日,第一期年轻干部培训班顺利结班。结班式上,管兆勇指出,在全国全党学党史、悟思想、学党史,办实事、学党史,开新局、迎接建党100周年的背景下,举办这期培训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他充分肯定了本期培训班的成效,认为本期培训班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做到了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学习实践相互促进
为深入推进巡视整改工作落实,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巡视整改。4月9日下午,我校召开深化巡视整改工作推进会。校党委书记管兆勇,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胡明保,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韦忠平,巡视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督查组负责人、巡视整改各牵头单位负责人等出席会议。会议由管兆勇主持。会上,胡明保介绍了我校巡视整改工作部署情况。自2月24日省委第一巡视组反馈巡视意见以来,我校党委第一时间部署巡视整改工作,并针对巡视反馈问题全面系统地制定了巡视整改方案,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他转达了省委、省巡视办等部门对巡视整改工作的最新指导精神,要求各部门强化认识、细化措施、明确时间节点,高标准完成巡视整改工作。各牵头单位负责人汇报了整改工作进展情况。按照校党委统一部署,各部门由主要负责人牵头负责,对标对表,倒排工期,举一反三,加紧落实具体措施,并立足常态研究制定长效机制,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校党委部署。韦忠平介绍了巡视整改督查工作总体情况。巡视整改督查组聚焦巡视反馈问题,对各牵头单位开展专项督查工作,了解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整改任务进展情况、整改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整改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督查组将通过现场查看、调阅
根据省委统一安排,4月7日下午,党史学习教育省委宣讲团报告会在我校风云剧场举行,省委宣讲团成员、中国矿业大学丁三青教授来校作宣讲报告。报告会由校党委书记管兆勇主持。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报告会上,丁三青以“从百年党的辉煌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为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通过丰富翔实的史料和事例,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百年奋斗历程,提纲挈领地阐明党史学习教育需要把握的重点,强调要做到三个“下功夫”, 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他说,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从九个方面入手,围绕“三个一百年”“讲好六个故事”“七个历史坐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要认真研读党史基本著作,紧扣三个“伟大飞跃”、一个“根本成就”,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
按照省委巡视反馈意见要求和整改落实工作部署,4月1日,校党委领导班子在行政楼428会议室召开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照省委巡视反馈意见,主动认领责任,深入剖析根源,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扎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确保高质量完成巡视整改任务。省委巡视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邰成平、省委巡视工作办公室巡视二处副处长张伟到会指导。校党委书记管兆勇主持会议,全体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议,副校长、民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委员会主委江志红,党委办公室、纪委办公室负责人列席会议。会前,校党委领导班子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紧扣民主生活会主题,细致完善方案制定,精心组织学习研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深入开展谈心谈话,认真查摆突出问题,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为开好民主生活会打下了良好基础。会上,管兆勇同志代表校党委领导班子作对照检查,围绕巡视反馈的主要问题,从政治站位、宗旨意识、党性修养等方面深刻剖析原因,提出五个方面改进措施。随后,由管兆勇带头,班子成员逐一进行个人对照检查发言,认真开展自我批评,其他同志分别
3月31日下午,江苏省瑞华慈善基金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捐赠仪式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项目捐赠协议。江苏省瑞华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史兆荣、张奥星,校领导李北群、王尧出席捐赠仪式。仪式由王尧主持。 江苏省瑞华慈善基金会成立于2017年7月,是由江苏瑞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董事长张建斌先生共同发起设立的江苏省原始基金规模最大的慈善基金会,成立以来捐助善款超过1.8亿元。基金会秉持“厚德、感恩、亲和、奉献”的价值观,以“助医助学、扶贫助困、关注民生、热心公益”为主要方向,支持贫困学生就学,帮扶贫困患者就医,帮助困难群体改善生存状况,面向社会依法开展慈善活动,为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作贡献。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慈善精神,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厚植慈善文化土壤,南信大与江苏省瑞华慈善基金会将遵循“互信、仁爱、奉献”的理念,本着“以人为本、发挥优势、长期合作、共创共享”的宗旨,在慈善公益事业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努力扩大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社会效益,提升社会影响力,实现互利共赢。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助医助学、扶贫
“这座大桥,她代表了我们激情燃烧的奋斗岁月。”3月31日,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研究生“学党史•跟党走”南京长江大桥精神报告会上,南京桥友会会长、曾经的大桥装吊工75岁的冯永祥感叹,南京长江大桥不仅仅是一座沟通南北的桥梁,更是一种记忆、一种精神。基于前期南信大研究生“大桥精神”寻访课题组的调研成果,当天,学校特地邀请了三位曾经的大桥建设者分别上台给学生们回顾了这座“天堑飞虹”艰苦卓绝的建造历程,希望同学们能从这一时代的奇迹中感受到满满正能量,激励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会前,校党委书记管兆勇会见了三位老建桥人。会上,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尧致辞并为嘉宾颁发研究生“校外德育辅导员”聘书。深挖大桥精神内涵,献礼建党百年华诞“大桥不是谁发明,大家一起努力的。”“质量没问题。我们修的桥不会塌的,当时修桥的人都觉得质量是人命关天的。”当年最年轻工程师常荣五在现场声情并茂阐释大桥精神。“大桥不仅开创我们桥梁建设的新纪元和重要的里程碑,更重要的她是一种精神财富和精神丰碑,这种精神力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时任大桥二公司党委书记魏则玉在报告会上又这样说。那大桥精神的内涵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