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智荟江北”人才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名城先导区与科教融合示范区,我校举办“校长面对面”之龙山论坛系列活动。2021年“龙山论坛”设置地球科学、数理工学、人文社科三个分论坛,间隔两周召开。数理工学分论坛于6月12日-13日召开,由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承办。毕业于澳洲国立大学、莫纳什大学、巴塞罗那大学、东京大学、滑铁卢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帕多瓦大学、谢菲尔德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悉尼大学、瑞典隆德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鲁昂国立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的62名青年学者应邀在线上线下同步参与论坛活动。6月12日上午,论坛开幕式在我校图书馆七楼报告厅举行。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出席并致辞,开幕式由副校长戴跃伟主持。管兆勇对前来参会的学者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高层次人才论坛是学校建设“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举措,更是智慧的碰撞、友情的升华。他详细介绍了南信大的发展历史,凸显了学校的深厚底蕴和蓬勃向上的生机活力。南信大始终坚持“开放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办学理念,全面推进人才“五化工程”,引领南信大走向“黄金年代”。基于成功的人才战略,南信大形成了“
红歌一首首,颂党恩跟党走。6月7日,江广铁军艺术团应邀走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全校师生奉献《在鲜红的党旗下——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歌会》。艺术团以120多人舞台阵容,用音乐舞蹈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与辉煌的信仰与初心,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过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让师生们共同感受了一堂充满艺术氛围的红色主题演出。“日出霞满天,涛声连四海,豪情跨江河,自信越千山……”演出中,《我们的新时代》的舞蹈者们伴随着激昂的旋律,向伟大的祖国送上美好祝福。《保卫黄河》节奏明快、动作刚劲,红军装束的演员们用舞姿展现了抗日战争中,在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如何同仇敌忾保卫黄河、保卫家园。独唱及合唱《英雄赞歌》《献给无名烈士的歌》《丁香的故事》中的英雄烈士让观众切身体会到矢志不渝的爱国奉献精神,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永远的丰碑》《在灿烂的阳光下》等作品则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沉甸甸的分量,号召青年一代要继续紧跟党的步伐,一路高歌、奋勇前进。整场演出由20个节目组成,综合运用音乐、情景表演、多媒体等舞台手段,一次次打动现场观众,赢得阵阵掌声。“刚刚谢幕的时候,我们全场起立合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
5月26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托福考点迎来首场考试。南信大托福考点是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批准在我校设立的、南京江北新区和江北大学城第一家托福考点,面向国内外开放(疫情期间按国家政策执行)。为深度推进国际化、提升服务社会水平,助推“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经我校积极申报,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批准,我校建成了托福(TOEFL)机考考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托福考点建设在我校东苑文德楼,设有两个考场,总共80个考位。南信大托福考点采用托福考点最高标准的设备,每台计算机的国际通用综合性能指数(CPU benchmark)均高于6000,拒绝卡顿,隔音和遮光效果、温控和照明系统均佳,有利于考生专注于答题。整个考试区周边环境安静,考场消防设施齐全,考场封闭式管理。优美的环境、一流的设施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提供了良好的考试条件。6月6日,本考点还将迎来第二批考生。托福考点的设立,将助推我校的国际化战略进程,助力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缓解浦口大学城的托福考试需求,为江北新区国家级自贸区的国际化进程和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托福考场
5月27日,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发文公布第十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结果,我校大学科技园成功入选,实现我校历史上国家级产业化平台零的突破。长期以来,我校一直重视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锚定气象特色发展目标,对标世界一流大学科技园,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形成“一园三区”整体布局,综合推进“气象+”领域企业孵化和培育。2019年11月,科技部、教育部联合组织申报第十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校领导亲自带队、科技产业处联合相关部门组成申报筹备组,寒暑未休撰写申报材料,完成答辩准备。2020年9月,校长李北群顺利完成答辩,获得评委好评。获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有助于我校科教智力资源与市场优势创新资源紧密结合,推动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发展,促进科技、教育、经济融通和军民融合。
6月1日,我校召开党建工作例会,学习传达了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并布置、通报相关工作。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提高议事水平,增强政治能力。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尧主持会议。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省监委派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监察专员周乃贵出席会议。各二级党组织书记、党群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党委常委、组织部长金自康提醒了2021“两优一先”评选申报工作以及“关于开展学院党委(党总支)会会议议事规则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专题研讨会”的工作。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苏春就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史学习教育、新闻宣传等相关工作做出部署。党委常委、统战部长陈涛传达了中央统战部全国统战部长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学校民主党派组织换届情况,部署了近期几项统战具体工作。纪委办主任蒋元春就党政联席会会议规范、院务党务公开等相关工作做出提醒。教师工作部部长周显信提醒了师德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工作,并就即将召开的师德师风建设报告会、交流会,以及二级党组织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加强师德师风考察工作作出部署。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袁敏介绍了在研究生中开展“学党史 献礼百年华诞”等方面工作情况。党委校长办公
6月1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63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江苏调研团来我校调研交流,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的21名调研团成员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相关工作人员,我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副校长邓志良参加活动。调研交流会由邓志良主持。 交流会上,管兆勇对调研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从建校历史、学科特色、办学规模、国际合作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学校情况。他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大气科学学科为特色,以数理化为基础学科支撑,以信息学科为发展手段,在经过61年的开拓发展后,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和规模。他特别提到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顶尖名校所开展的切实合作,以及我校作为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所承担的国际气象人才培训工作。管兆勇表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青班选择来我校进行调研交流是学校的荣幸,希望通过这次交流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推进学校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增强与各兄弟高校之间的联系。 调研团团长、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晨在讲话中感谢南信大提供这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他介绍了此次培训班情况,每位学员都来自省部共建地方高校,从地域分布上涵盖20多个省份,从岗位分布
根据《关于印发<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工作方案>的通知》(宁创委办〔2021〕6号)要求,南京市委创新委员会办公室、南京市科学技术局公布了2021年度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对象名单。我校两家新型研发机构”江苏长三角智慧水务研究院“”南京信大气象科学技术研究院“通过备案。江苏长三角智慧水务研究院是由南京市江北新区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地共建的一所面向城市水务智能化、装备化与信息化的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主要面向城市水务的共性问题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研究和产品研发。在新型调蓄设施工艺、智慧水务软件平台、排水物联网流量监测系统、管网资产管理软件等的产品和技术研发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南京信大气象科学技术研究院以“智慧气象”为目标,为智慧城市、航空、新能源、生态保护、农业安全和国防等领域提供更加精准化的气象服务和产品,提供智能化精准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研究院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聚集国内外顶尖专家,推动科技创新、研发自主可控的行业急需的气象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为中国气象业务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据悉,本次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对象共有38家入选。新型研发机构将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新路
5月26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公布2021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博新计划”)获资助人员名单,我校钱伊恬博士成功入选(合作导师王会军院士),实现了我校历史上“博新计划”零的突破。这也是2020年我校首次获批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站前)后的又一个新记录。“博新计划”是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设立并组织实施的一项青年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该计划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每年遴选400名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国家资助额为每人两年63万元。2018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博士后工作,不断完善招聘政策,为博士后提供优良的实验平台、充足的科研经费以及健全的后勤保障,吸引了众多名校博士毕业生及外籍博士进站研修,2020年进站人数为2017年的300%。2020年起,对获批“博新计划”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学校叠加发放薪酬待遇,通过项目考核后可直接留校并给予高校事业编制。钱伊恬,女,1991年生。2020年12月获气象学博士学位,主要围绕热浪和台风的次季节变化机理和延伸期预报
“挫折是把双刃剑,正如法国文豪巴尔扎克所说,挫折对于天才是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大大提高了全民族素质,全民医保极大地缓解了人们看病难的问题,从这两方面我们就能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你能想象到,这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物理》中相对论、能量均分原理的讨论片段吗?看似与专业课不相干的“插播”,并非不经意的“题外”点缀,而是来自于专业课老师的精心设计。为落实学校课程思政专项“九个一”工程,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团队积极组织“课程思政”研讨,聚焦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教学设计编写,努力实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被选为学校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巧做课程加法,让“嫁接植入”变“如盐在水”“《大学物理》是我校4453名理工科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学生规模庞大、教学任务量繁重。因此,在该课程上率先推行思政教学改革显得尤为必要和关键,对我们任课教师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物理与光电学院院长、课程团队负责人刘博说道。学院副院长、《大学物理》团队带头人赵德林深耕教学一线多年,有丰富的专业课教学经验。他认为,物理学的
十载风雨砥砺,奋进如歌;十载春华秋实,再谱新篇。5月15日上午,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建院十周年暨水文气象发展研讨会在气象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南京大学符淙斌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会军院士、河海大学董增川校长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中科院大气所、中科院青藏所、中科院新疆生态所、中科院地理所、中科院南京湖泊所、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甘肃省气象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院、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等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们出席庆典,水文院全体师生参加了大会。开幕式由副校长江志红教授主持。 校党委书记管兆勇教授代表学校对参加本次大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建院十周年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他指出,十年前水文院的创设,源于对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担当,鉴于对社会形势、国家需求、行业发展的科学判断眼光,魄在敢为人先、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奋发精神。十年来水文院秉承初心、励志弥坚,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希望水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