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大美育人与全国设计理论教学高端论坛——第三届中国设计教育理论暨‘双一流’大学设计学科内涵建设高端论坛”在我校举办。论坛由我校和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及其传承创新研究》课题组主办,由我校艺术学院、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设计理论与创意文化研究室承办。我校总会计师胡明保,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杭间,四川美术学院副校长段胜峰出席。开幕式由艺术学院院长梁家年主持。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国内高校的40余位专家,采用线下线上结合方式,围绕高校美育与设计理论教学问题展开了多维度、多层面的深入交流。论坛包含开幕式、“大美育人”专题论坛、设计理论教学专题论坛、闭幕式四个环节。在专题论坛环节,参会的部分专家围绕各自研究方向作了报告与分享。闭幕式由我校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许建康主持,梁家年作闭幕致辞。他们期望本次论坛探索的新方法、提出的新途径,能为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产生影响力,并对各位专家学者的智力支持、学术贡献表示衷心感谢。论坛现场
为全面了解我校拔尖班和考研学生思想状况、学业规划、复习备考等情况,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10月27日下午,学校分别召开拔尖班和考研学生代表座谈会。副校长邓志良,教务处、学生工作处、资产管理处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座谈会由教务处处长郭照冰主持。 在拔尖班学生座谈会上,邓志良说,学校大气科学成功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标志着学校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进入新的阶段。学校高度重视拔尖人才培养工作,先后选拔组建了大气科学拔尖班、腾讯实验班、华为实验班,并在拔尖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做了前瞻性的规划,汇聚各方资源,努力把拔尖班办出特色、办出亮点、办出成效。邓志良对拔尖班学生提出希望和要求:一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拔尖班学生要胸怀大志,锚定未来科学家和领域领军人的成长目标奋勇前行;二是珍惜机会,身体力行。每个学生要珍惜难得的机会,明确发展方向,以实际行动诠释“拔尖”两字,人人成为某方面的“达人”;三是文化引领,树立典范。拔尖班要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凝练拔尖班特有的班级气质和品格,树立典范,以文化人。 在考研学生座谈会上,邓志良表示学校历来把学生考研
10月20日,由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中方理事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主办的2021“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新型碳中和能源管控技术及应用”国内总决赛在南宁开幕。来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院校的33支参赛队伍100余名选手齐聚广西,将分别参加本科、高职、中职组的角逐。此次“新型碳中和能源管控技术及应用”大赛是为落实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服务“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推进传统能源绿色开发和新能源规模化发展,针对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而举办的首届“双碳”大型赛事。比赛分为中职组、高职组、本科组三个组别,选手需要在三小时内完成新型碳中和能源管控平台电气原理图、结构和网络通讯拓补图的绘制,同时包含编程、组态与连接调试,以及排故与接线和理论答题等多个任务。我校参赛队员在赛场上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最终夺得此次大赛本科组唯一的一等奖,学校获最佳组织奖,指导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开幕式现场颁奖现场
10月27日,管理工程学院2021级新生开学式举行。活动共同欢迎374名本科生、135名研究生加入管理工程学院大家庭。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胡明保出席。仪式由学院党委书记俞书平主持。 开学式在庄严嘹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胡明保深情寄语新生,他说,不仅要读好“圣贤书”,更要关心“窗外事”,用心审视好“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们就读于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我们将预见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努力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时代新人。院长巩在武从学院发展、学科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介绍了管理工程学院,希望同学们学会独立思考、做好学业规划、练就过硬本领,成长为让大家引以为豪的“管工人”。活动中,作为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共同给新生们演绎了如何预见最美丽的自己。管理工程学院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以生为本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院领导、各系系主任、教师代表、辅导员以及全体2021级新生参加。新生开学式现场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21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获奖名单,我校梁栋教授刊发在《哲学研究》2018年第6期的论文成果《赖欣巴赫共因原理的哲学辨析》喜获一等奖。这是我校首次获得“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梁栋在其成果中阐释了哲学中的“共因原理”,主要涉及到追问事件因果性与事件相关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具有很强实践意义,对于正确推断社会科学、经济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生物学、健康科学等其它专门科学中的因果关系具有很强的借鉴性。美籍德国哲学家和逻辑学家赖欣巴赫是新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的代表人物,对“共因原理”的研究有很大学术影响力。该成果既是对赖欣巴赫以来关于共因原理当代哲学研究状态的反思,也是对共因原理研究发展走向的一个前瞻;不仅对于共因原理的进一步研究具有推动作用,而且对于研究因果关系理论、统计学中的选择偏倚与混杂问题以及物理学中的量子相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 据悉,“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是由省教育厅主办,两年评定一次。此次我校共有10位教师获奖,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7名。 一直以来,高级别社科奖项的培育与申报是我校社科重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确保广大师生人身安全及校园和谐稳定,10月25日,副校长邓志良带队,设备处、保卫处以及安全督导员等相关人员组成实验室安全检查队伍,深入学校各类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实地开展安全检查。 此次安全检查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直奔基层、直奔现场”的形式,分别从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机制运行情况,危险化学品等危险源管理情况,安全培训、教育与准入落实情况,气瓶、压力容器等设备使用与运行情况,实验室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的配置情况等方面,对全校实验室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并就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各学院认真对待、限期整改落实。 10月26日下午,邓志良组织召开学校重点涉危实验室危化品整治专题会议,纪委办、设备处、总务处、资产处负责人,以及环科院、化材院、应气院党委书记与分管实验室安全副院长参会。 邓志良表示,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工作,重点涉危涉化实验室是我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学院要吸取近年来全国范围内高校实验室发生的安全事故教训,全力做好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他就实验室安全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是全面了解实验室安全工作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做到底数清、责任明、管理
10月22日,2021-2022年在宁高校伙食原料联合采购开标会议在我校召开。省高校后勤协会副会长、秘书长黄在宇,省高校后勤协会副会长、招标联采专委会主任、我校副校长韦忠平出席。受疫情影响,本次开标从往年的“现场开标”模式改为“线上开标”模式。开标会议全程在腾讯会议同步直播,同时开标采用电子招投标系统,全程留痕、全程监管,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招采专委会副主任、南京片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宋逸成及各高校监督代表在现场共同对开标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在宁高校伙食原料联合采购活动作为江苏高校联合采购的典型之一,已成功举办多次,招标品种不断增加,成交量不断上升。据了解,为确保本次联采工作有序进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高校后勤协会高度重视、精心指导,招采专委会多轮研讨,组织专班就招标政策、招标模式、招标公告等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工作。本次10大类72个品种的伙食原材料招标,共吸引了江苏、安徽等地的149家优秀企业参与,为会员高校提供了更多、更好选择。会议现场
10月20日上午,“江苏十佳优秀青年美术家作品展(油画)”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隆重开幕。 “江苏十佳优秀青年美术家作品展(油画)”由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江苏省现代美术馆承办,是江苏省现代美术馆“十四五”规划的美术、书法系列品牌展之一。经江苏省文联、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组织专家进行数轮严格的评审, 评选出10位江苏十佳优秀青年美术家(油画)。我校党外知识分子、艺术学院副教授任济东成功当选。 中共江苏省委原副书记冯敏刚,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文联名誉主席王湛,省文联主席章剑华,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水家跃,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刘旭东,省美协副主席、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陆庆龙,省美协副主席张兴来,省美协原副主席金田,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封加樑, 省美协副秘书长吴嫔,著名美术家时卫平、庄重,以及当选的十位青年美术家出席开幕式,展览由省现代美术馆馆长赵震主持。 任济东一直致力于油画、水彩(粉)画的创作和研究,2020年曾获得江苏美术最高奖。主持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级美术作品展
10月23-24日,首届“RIGOL杯”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顺利举办。该项赛事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电子学科组、中国电子学会共同举办,受疫情突发影响,竞赛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方式进行。 我校共提交了6项实验教学案例参赛,为东部赛区高校数量之最,分别来自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和工程训练中心,最终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赛区二等奖1项。一等奖数量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并列第3,一、二等奖数量排名全国第4。此外,我校还获得了最佳组织奖,充分展示出了我校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 本届“RIGOL杯”采取自愿报名、网络初评、全国复赛的模式,共收到来自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全国157所高校的385个设计案例,主要涉及12个电子信息类专业和其他相关类专业。经专家评审,共选出一等奖38项、二等奖65项、三等奖66项
10月20日上午,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讨会在揽江楼S601召开。副校长邓志良出席并主持会议。教务处、学工处、教师教育学院负责人,以及各相关专业学院分管领导、系主任(专业负责人)等参加会议。邓志良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阶段性建设成果,要求科学规划设计,明确功能定位,积极探索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并从创新创业、师资保障、厘清分工、细化管理等维度协同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会上,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杨作东简要介绍了教师教育学院实体化建设以来“共同培养、协同培育、三相结合、荣誉共享”的工作思路、初步办学成效,以及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双专业”特征在我校所面临的挑战。教务处处长郭照冰要求对标师范认证与专业认证,各学院协同做好内涵建设,职能部门进行政策指导与质量监控。学工处副处长蔡惠华建议要进一步构建学生交流动态管理机制,畅达师范生与专业生第二课堂交流互动,建立师范生学业导师制,促进学生专业化、自主化和多元化发展。各专业学院分管领导和专业负责人就师范生实(见)习期班级编排、“双创”跨院培育、实验平台共享、毕业设计(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