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干部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干部在与先进典型对标对表中找差距、学经验、解难题、促发展、展形象,济南大学于7月21日至24日在我校举办2024年暑期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济南大学党委书记刘春华,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海山,副校长金自康出席开班仪式。陈海山对此次济南大学暑假培训在我校召开表示欢迎,并对济南大学长期以来对南信大的支持表示感谢。他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学科特色。他说,南信大作为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以气象学科为特色,近年来学校着力打造“气象+”“+信息”学科体系,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今年招生投档线大幅提升。他表示,济南大学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地方、行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长期以来两校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多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他希望,以此次暑期培训为契机,强化深入交流、资源经验共享,预祝本次暑期培训班圆满成功。刘春华介绍了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学校事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她强调,在南信大举办此次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是学校党委年初确定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干部培训的一项创新举措,希望同
7月24日,省政协副秘书长,民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冯泉一行来校就加快在高水平大学打造应用基础研究特区进行调研,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海山出席会议。会议由校民盟委员会主委,原副校长江志红主持。陈海山对冯泉来校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发展历程及近年来办学成效。他说,南信大肩负国家使命,以特色学科立校,为行业与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气象人才。学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系统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核心工作,以推动优势特色学科带动新工科、新文科协同发展为主基调,积极推动学科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打造“气象+ +信息”学科群,培育学科新的增长点,探索学科交叉发展新路径,构建了本硕博一体化创新拔尖人才培养链。他希望,以此次为契机,双方加强沟通,在聚焦应用基础研究特区建设、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贡献南信大智慧。冯泉在讲话中简要介绍了民盟江苏省委员会情况。他说民盟江苏省委紧扣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主旋律,在加快区域发展、科技创新、推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建言献策,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南信大学科特色鲜明,发展日新月异,科研优势突出,他希望专家们能够在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培
2024年7月17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巴哈马大学师生座谈会在我校举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马嫣、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程方、巴哈马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陈志杰、巴哈马教师代表Briggs Shacantila Beatrice Vanessa、Gustave Williamson及10位巴哈马学生代表等双方领导师生出席座谈会。马嫣热烈欢迎巴哈马大学师生代表参加此次我校承办的“锦绣江苏”国际暑期学校。她在讲话中回顾两校合作历史,着重强调我校共建巴哈马大学孔子学院的发展历程、建设情况及取得的成绩,并对为孔子学院发展做出贡献的师生表示感谢。她指出,此次巴哈马师生来访推动了双方共建孔子学院,并希望各位师生能在过程中了解中国文化,促进跨文化理解和友谊。陈志杰表示,孔子学院为巴哈马人民提供了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促进了两国的友好交流与合作。他希望巴哈马师生通过此次暑期学校,增进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了解,并指出此次来访对推进双方合作具有重要意义。Gustave Williamson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硕士毕业生。他表示,回到母校让他倍感激动,希望通过此次暑期学校,让巴哈马学生
7月22日上午,第3期大气科学专业基础知识面授培训班在文德楼N301报告厅举行开班仪式。来自全国气象局的40多位学员到场参加,仪式由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朱进军主持。朱进军首先对各位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强调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气象科学领域的深厚历史积淀和显著成就,并指出本次培训班的举办是响应国家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提升气象服务能力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随后,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章胜发表了开班动员讲话。他详细介绍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气象教育和科研方面的卓越成果,包括多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建立,以及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科研团队和实验室。章书记强调,每一位学员都是气象事业的宝贵财富,是推动气象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他鼓励学员们珍惜本次学习机会,深入思考,共同提高。本次培训班精心设计了为期三周的专业课程体系,涵盖了从多普勒天气雷达应用到公共气象服务实践,从数值预报模式介绍到气候变化深入探讨,再到人工智能在天气预报中的前沿技术等多个方面。课程由校内外气象领域的专家学者精心准备,旨在加强学员们的专业理论基础,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
7月22日上午,文学院在文德楼N402会议室隆召开2024年学院发展战略研讨会。本次会议旨在总结过去,分析现状,展望未来,为学院的发展规划蓝图,凝聚共识,激发活力。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韦忠平,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张广磊莅会指导,文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教授代表、各系室主任、硕士点负责人、科级干部和相关业务秘书参加会议。会议由郭雨副书记(主持工作)主持。会议伊始,韦忠平副校长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首先对文学院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并指出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文学院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对此,韦校长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进一步聚焦学院发展高峰目标,在学科、人才和团队建设上追求卓越,特别是要积极推进翻译专业博士学位点的申报工作;二是要科学规划发展路线图,精准对标翻译专业博士点申报要求,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合力;三是要强化责任担当,学院领导要率先垂范,层层压实责任,将任务分解到岗到人,并与年终考核、绩效考核紧密挂钩;四是要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各项工作,确保目标任务逐一实现,助力学院事业蓬勃发展。随后,赵霞院长代表文学院对韦校长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传达了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研讨会的会议精神,强
7月18-19日,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东赛区比赛在浙江工业大学举办。我校共75支队伍参赛,53支队伍获奖,斩获一等奖23项(一等奖数创我校历史新高且位列赛区第一)、二等奖17项、三等奖13项,其中一等奖中有11个作品晋级全国总决赛,作品晋级数量占华东赛区总数的16.7%。同时获赛区优秀指导教师18人及赛区优秀组织奖。本次大赛以“智汇青春,有梦当燃”为主题。华东赛区共有来自包括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71所培养单位的861件作品参赛。经专家会评、现场评审等环节,选拔出华东赛区一等奖175项(晋级国赛66项)、二等奖258项、三等奖258项。我校一贯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研究生参与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学校构建了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为主体赛事、以“学校主导、学科接近学院承办、相关学院协同”为竞赛组织模式、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管理办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为制度保障的研究生学科竞赛体系。自今年3月第六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校赛启动以来,共有来自校内8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93个团队报名参赛,学校
为增进全国优秀大学生对学院的全面认识,吸引优质研究生生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7月13日成功举办了优秀大学生暑期论坛。学院党委书记屈家安、院长廖宏、副院长胡建林、副院长乐旭、副院长盖鑫磊,以及部分优秀教师代表,共同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们呈现了一场知识与经验的盛宴。论坛伊始,由胡建林副院长担任主持人,引领现场氛围。随后,廖宏院长代表学院师生致欢迎辞,她介绍了学校和学院的基本情况,并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期望。屈家安书记对学院的学科水平、教研平台、师资队伍、研究生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介绍,让同学们对学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随后来自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代表(陈凯、樊建凌、盖鑫磊、靳茜芃、李保杰、李昆、李楠、刘振鑫、邱慧、孙明洋、王鸣、吴小伟、谢晓栋等)与学生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他们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和对专业的独到见解。论坛的学术氛围浓厚,乐旭教授和黄潇教授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向同学们展示了各自课题组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激发了同学们对科研的浓厚兴趣。此外,优秀研究生赵泳淇、吴凯强也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情况和学术心得,为学弟学妹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胡建林副院长对学院考研
7月19日上午,2024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江苏营开营仪式在南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新体育馆举行。江苏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过利平,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叶美兰,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社史研究中心副主任许进,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顾春明,组织和承办单位领导,江苏营各分营负责人与来自河北、浙江、新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27个省份和地区的1000余名优秀营员和带队教师共同参加了开营仪式。我校副校长吴攀、科技处和承办学院负责同志参加了开营仪式。开营仪式上,过利平致辞,他简要回顾了江苏科学营的发展历程,自2012年作为首批实施省份以来,共接待组织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2万名营员参加我省科学营活动,有效增进了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不同民族青少年间的友谊,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服务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顾春明致辞,他希望各承办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调动优质教育资源,系统培养同学们的科学素养、创新探索精神和民族荣誉感,激发青年学子科研兴趣与潜能,为科技创新事业输送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最后,过利平、叶美兰、许进、顾春明与吴攀等高校、院所领导共同按下启动键,2024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江苏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公布江苏高校重点实验室新增建设名单的通知》(苏教科函〔2024〕10 号),我校申报的“智能医学图像计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新能源器件与界面科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获批新增建设。智能医学图像计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依托我校在人工智能、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的深厚积累,致力于智能医学图像计算的理论研究与技术突破。实验室将聚焦多模态医学图像的处理与对齐、运用知识以提高图像表征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多重异构风险因子条件下的可靠疾病诊断等关键科学问题,推动人工智能辅助疾病精准筛查、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等方面科技创新与发展。新能源器件与界面科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立足于能源领域的前沿,专注于氢能与储能、多能融合等方向。实验室将紧密结合国家和江苏省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战略需求,通过材料界面结构的创新调控,推动能源存储与转化材料的定向合成设计,发展具有光电磁多源功能的先进器件。江苏高校重点实验室是江苏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进行高新技术研发,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基地
7月19日上午,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华东区赛开幕仪式在我校东苑体育馆举办。本次大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国芯人工智能有限公司、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南京沁恒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恩智浦(中国)管理有限公司、北方天途航空技术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协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大赛承办单位,无锡学院为华东赛区协办单位。此次华东区赛吸引了来自上海、江西、江苏三省市81所高校404支队伍2000余名师生参赛。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晓蓓,校党委副书记闵锦忠,清华大学教师王鹏,校教务处、自动化学院负责人出席开幕式。闵锦忠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他首先代表比赛承办单位和工作组向全体参赛队伍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我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培养拔尖精英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国际化人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近年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中取得的突出成绩。他提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是我校的优势竞赛,目前,我校已经成为智能汽车室外赛华东赛区的永久承办单位。我们将致力于呈现更优环境、更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