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3周年校庆日活动暨中国气象谷产业发展推广大会在南信大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选址江北新区的中国气象谷依托南信大而建,即将投入使用,一项项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和一批批高端人才的鼎力配合,致力于将此打造成为中国气象科技产业“硅谷”。据悉,中国气象谷着力打造以智能气象装备为核心,专业气象服务、气象大数据、泛气象服务为特色的“1+3”产业体系。作为国内大气科学领域学科最全、科技研发能力最强的气象科技类综合高校之一,在中国气象谷,这支气象领域的最强战队将成为校企合作的“最强大脑”。南信大科技产业处副处长程勇介绍,学校将构建“双创双聘”协同机制,鼓励和允许中国气象谷中新型研发机构优秀的科技型企业家,分别与高校院所和新研企业签订聘用协议,以两个不同身份分别在企业和高校院所同时从事科技创新实践和科研教学工作。此外,南信大还将与中国气象谷内企业共享空天地一体化多源融合观测数据、30余个理工科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自主研发的南信大气候预测系统等。会上,《江北新区气象产业发展引导政策》正式发布,明确:对新获批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一次性奖励平台建设单位500万元;首次入选世界500强
http://m2.nbs.cn/video/624233.html?id=624233mid=4 20230511 南京新闻栏目
5月10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3周年校庆日活动暨中国气象谷产业发展推广大会在南信大顺利举行。据了解,中国气象谷依托南信大而建,致力于打造中国气象科技产业“硅谷”。http://www.nbs.cn/tv/njjytt/2/202305/t20230511_670297.html
5月10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3周年校庆日活动暨中国气象谷产业发展推广大会在南信大顺利举行。记者了解到,中国气象谷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而建,位于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致力于建设“环高校创新圈”,打造“气象大数据研发应用中心”、江北新区环南信大科技创新产业基地相融合的“一中心一基地”的创新生态,建设全国气象产业的策源中心和集聚中心。中国气象谷启动区项目总投资18亿元,占地面积57.3亩,着力打造以智能气象装备为核心,专业气象服务、气象大数据、泛气象服务为特色的“1+3”产业体系,目前,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即将投入使用。为进一步推动江北新区产业体系的完善,发挥新区科教优势、人才活力,促进江北新区气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江北新区根据省、市和新区“1+6”等系列政策文件,发布《江北新区气象产业发展引导政策》。对新引进的综合型总部,按实收资本的6%给予最高不超过1亿元奖励,区域型总部,按实收资本的4%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奖励;功能型总部,按实收资本的2%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奖励,研发类功能型总部,连续三年按其当年发展质效增量部分超过全市平均增幅部分的50%给予奖励,年度奖励资金最高不超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从雪糕到丝巾,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创产品,让无数游客挑花了眼。值得一提的是,南京的许多高校也有自己的文创产品,从水杯到日历,从服饰到文具,每到招生季、毕业季,这些文创产品就成了校友和在校师生的独家记忆。……保暖套装!南信大文创氛围感拉满今年开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特别打造了专属台历和工作小秘书。台历功能不少,除了可以翻看日历外还有备忘区,可以用定制马克笔记录下生活中的重要事情。到了夜晚,它还是一个温馨的小夜灯。工作小秘书则简洁大方、纸张厚实,写字空间足够大,方便记录查阅。2022年冬至,南信大还“上新”了一波保暖装备,美观又实用。一款过膝的黑色连帽羽绒服,是永不过时的潮流单品,南信大将金色的刺绣校徽印在左胸的位置,再戴上印有南信大字母的渔夫帽,背上定制托特包,手拿印着东大门九龙柱的保温杯,一整个“温暖”住了。“好喜欢,好好看!”评论区都是对这一系列文创的赞叹,更有毕业生留言“已经毕业的学长想要一件羽绒服”。……http://dz.xdkb.net/html/2023-05/11/content_604909.htm20230511 A16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日前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科技协同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成果融合共赢等方面开展多元化深度合作,共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江苏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大气复合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大气治污攻坚带来不小的挑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为我国气象、环境领域的著名高校,在大气科学、大气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科学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与丰富的研究成果。根据协议,双方将聚焦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人才培养与教育协同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形成一批高端成果,通过高水平合作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助力江苏筑牢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根基,为江苏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和智力支持。据了解,双方以合作协议的签订为新起点,共同打造更高层级的科研创新平台,联合打造国家级和省部级的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学试验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为更好地推动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夯实基础;共同建立更加紧密的交流合作机制,围绕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和海洋科学等
主题教育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连日来,全市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全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会议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凝聚起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的强大动力,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认真学思想,切实见行动 “这次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眭国荣教授表示,作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要按照“三带三入”要求,组织党员干部带着嘱托学、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入脑、入心、入行;要按照“三进三解”要求,大力开展“进教室、进实验室、进宿舍食堂,解师生之盼、解改革之难、解发展之需”大调研,及时、充分掌握真实情况和民情民意,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定方案、促整改;要坚持“三围绕三提升”,围绕破解难题、办好实事、走在前列,不断提
连日来,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一批参加单位,我省各省属高校陆续举行主题教育读书班,通过集中学习、交流研讨、加强自学等形式,结合各校实际,紧扣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讲意义、教方法、谈体会,迅速掀起理论学习热潮,形成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浓厚学习氛围,确保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4月26日,南京审计大学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开班式。此次读书班采取个人自学、集中自学、专题辅导、集中研讨、主题报告等方式进行,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切实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举办领导干部专题读书班是此次学校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4月25日,南京师范大学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开班仪式,该校党委副书记孙友莲要求,各学院各部门各单位要迅速行动,拟订读书交流计划,启动第一期读书交流会。学校主题教育督导组结合正在开展的校内巡察,及时跟进督查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以高质量的读书班推动主题教育扎实开展、走
【编者按】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围绕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更好地“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进一步增强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的参与度和贡献度,省委教育工委开设“高校统战风采”栏目,集中展现新时代江苏高校统战工作特色经验和创新举措,为各地各高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强化“三个引领”,提升“三项能力”,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中的作用。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提升干事创业凝聚力。学校党委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统战工作,确保工作方向正、目标明。制定和完善加强党的领导、民主监督、经费保障、考核评价等一系列工作机制,确保思想引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有效的教育引导,凝聚了思想共识,增强了干事创业的向心力。 强化事业成长引领,提升服务发展贡献力。动态建立党外人才库,组织引导党外人士围绕大气环境治理、能源互联网建设、数智化社会治理等问题开展调研。参与承担党派省委会的重点调研课题和党派中央、省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相关工作。瞄准新时代统战工作面临
近年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度重视本科课程建设,持续加大课程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课程建设的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强挑战度,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流本科人才。 持续实施一流课程专项工程。学校专门立项建设校级专业平台课,分层次开展线下一流课程、线上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建设。通过实施“信大优课”等各类一流课程建设专项,深入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聚力引进行业、企业资源共建优质课程以及优质教学团队,全面提升课程建设质量,逐步完善国家—省—校三级一流本科课程体系。 纵深推进“体系化”课程改革。聚焦“双万计划”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全力推动公共基础课与通识教育改革向专业平台课纵深推进。深入推进公共基础课教学,实行数学类公共基础课月考制;深化通识课程改革,创设自然与科技、人文与社会、艺术与鉴赏以及经典阅读与写作通识模块,开设特色课程近50门;大力开展专业平台课专项建设,择优遴选立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近200门,着重从课程设计的创新性、课程内容与资源的科学性和时代性、教学理念的先进性以及教学效果的显著性等多方面,持续深入开展优质课程建设,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聚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