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2.nbs.cn/video/627307.html?id=627307mid=420230518 南京教育头条栏目
https://weibo.com/1807431510/4902808547233877?sourceType=weixinfrom=10D2395060wm=9006_2001featurecode=newtitle
被困高山怎么速降?心脏骤停怎么紧急施救?在不熟悉的水域里抽筋了如何自救?乘着入选全国201所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的东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设了求生技能体育课程。一个学年,同学们都get到了哪些求生技能?近几年,伴随着户外探险运动的盛行,出现了部分攀岩者被困山上、遇到未知危险等安全隐患,了解户外救援的正确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课程中,同学们学习安全带等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试着从较高的地方模拟被困高山时安全下山的方式。三步并两步,本来需要半分钟的下降路程,在受过训练的同学脚下,可能只需要三分之一的时间。“上课时,我有一根绳子没系好,老师走过来轻轻地按了一下,我突然就失去了重心,老师在后面托住我才没有摔倒。”21级龙山书院的蔡菁阳在课堂上掌握了每一种绳结的正确系法,“这门课对于安全锁和安全绳的使用教学、安全锁的朝向和设计都是老师精心设计后讲解的,让我们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可以搭建整个保护系统,掌握更多高空救援知识。”蔡菁阳说。“这个课程具备一定的实际意义,为学生提供一些真实有效的自我保护技能学习。”任课教师赵珊珊介绍,面对危险时,冷静的心态尤为重要,熟练掌握救援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紧张,为正
新引进的气象企业综合型总部最高不超过1亿元奖励首次入选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分别给予3000万元、20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获批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一次性奖励500万元……目前,坐落于南京市江北新区的中国气象谷已完成主体建设,即将投入使用。5月10日,中国气象谷产业发展推广大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召开,《江北新区气象产业发展引导政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产业创新政策重磅发布,全力推动中国气象谷打造成为气象科技产业新高地。以智能气象装备为核心构建“1+3”产业体系中国气象谷启动区项目总投资18亿元,占地面积57.3亩,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而建,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家气象产业自主创新与零碳服务的基地,打造全国气象服务创新的标杆。中国气象谷采用“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多层级孵化模式,以气象领域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重点发展方向,以建设气象创新创业基地为基础,着力打造以智能气象装备为核心,专业气象服务、气象大数据、泛气象服务为特色的“1+3”产业体系。在江北新区创新政策的引领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信息”特色学科群的加持下,中国气象谷将为入驻企业提供多元成长支撑,助力培育集教育培训
http://v.jstv.com/a/20230511/1683769268576.shtml20230511 江苏教育新闻栏目
5月10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3周年校庆日活动暨中国气象谷产业发展推广大会在南信大召开。中国气象谷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而建,位于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致力于建设“环高校创新圈”,打造“气象大数据研发应用中心”。目前中国气象谷已完成主体建设,即将投入使用。会上发布了江北新区气象产业发展引导政策。对新引进的综合型总部,按实收资本的6%给予最高不超过1亿元奖励;对区域型总部,按实收资本的4%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奖励;对功能型总部,按实收资本的2%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奖励;对研发类功能型总部,连续3年按其当年发展质效增量部分超过全市平均增幅部分的50%给予奖励,年度奖励资金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中国气象谷启动区项目总投资18亿元,占地面积57.3亩,着力打造以智能气象装备为核心,专业气象服务、气象大数据、泛气象服务为特色的“1+3”产业体系。中国气象谷将为入驻企业提供多元成长支撑,助力培育集教育培训、项目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于一体的气象服务行业全产业链。https://news.sina.cn/gn/2023-05-11/detail-imytkepf9591797.d.htm
鼓励大学教师进入创业创新、发布专业算法助推企业研发、气象企业落户最高奖励1亿元……5月10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南京江北新区共建的中国气象谷正式发布系列产业引导政策,校地双方将通过打造“气象大数据研发应用中心”、江北新区环南信大科技创新产业基地相融合的“一中心一基地”的创新生态,建设全国气象产业的策源中心和集聚中心。中国气象谷启动区项目总投资18亿元,占地面积57.3亩,着力打造以智能气象装备为核心,专业气象服务、气象大数据、泛气象服务为特色的“1+3”产业体系,目前,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即将投入使用。作为新中国第一所气象高等学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称南信大)大气科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是国内大气科学领域学科最全、科技研发能力最强的气象科技类综合高校之一。该校2300多名专业人才和30余个理工科省部级科研平台和产业化平台,将成为建设中国气象谷的“最强大脑”。南信大副校长陈海山表示,为推进中国气象谷的发展,南信大将着力构建人才共引、平台共用、数据共享、模式支撑、校园开放的支撑体系。学校将与气象谷企业共享空天地一体化多源融合观测数据、30余个理工科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自主研发
今天(5月10日)上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中国气象谷产业发展推广大会。南信大将依托气象、信息等优势学科为企业提供高水平支撑,助力培育集教育培训、项目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为一体的气象行业全产业链。10多家企业入驻 打造气象行业全产业链即将投入使用的中国气象谷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而建,着力打造以智能气象装备为核心,专业气象服务、气象大数据、泛气象服务为特色的1+3产业体系,打造中国气象科技产业硅谷。目前已有从事卫星数据应用的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内领先相控阵天气雷达企业国瑞科技等10多家企业正式签约入驻,另有40多家企业意向入驻,校企双方将在气象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我们作为气象谷的首批签约入驻了气象谷,在气象行业,南信大有很大教学和产业互动的基础,这里不仅有更好的人才,还有利于企业关键技术的转化,为我们企业后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条件。”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廖通逵说。会上举行南京江北新区环南信大科技创新产业基地等揭牌仪式,并发布中国气象谷招商政策,对顶尖人才(团队)综合资助最高可达1亿元。“会在江北新区带领下和学校的支持下,把自主创新做得更好,为我们国家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3周年校庆日活动暨“中国气象谷”产业发展推广大会近日在南京江北新区举行。会上,南京江北新区发布了气象产业发展引导政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发布了产业创新政策。据介绍,该校将着力构建人才共引、平台共用、数据共享、模式支撑、校园开放的支撑体系,积极构建“双创双聘”协同机制,与江北新区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共引共育共享”新机制,鼓励和允许新型研发机构中的优秀科技型企业家分别与高校院所和新研企业签订聘用协议,以两个不同身份,分别在企业和高校院所同时从事科技创新实践和科研教学工作,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现场发布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两项科研成果。该校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院长罗京佳教授发布“气候预测系统”,气象研究院发布“精细化航空气象系统”。据了解,“中国气象谷”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致力打造“气象大数据研发应用中心”、江北新区环南信大科技创新产业基地相融合的“一中心一基地”创新生态,建设全国气象产业的策源中心和集聚中心。目前,“中国气象谷”已完成主体建设,即将投入使用。http://js.news.cn/2023-05/12/c_1129608529.htm
中国气象谷产业发展推广大会5月10日在南京召开,发布了南京江北新区气象产业发展引导政策以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最新科研成果。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悉,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中国气象谷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而建,总投资18亿元,致力于建设全国气象产业的策源中心和集聚中心,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即将投用。中国气象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图作为新中国第一所气象高等学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被称为“气象人才的摇篮”,气象系统50%的省局局长、60%的首席预报员、70%的技术骨干毕业于该校,目前在读气象类博士生307人、硕士生1236人。为推进中国气象谷发展,南信大构建“双创双聘”协同机制,鼓励和允许新型研发机构中优秀的科技型企业家分别与高校院所和新研企业签订聘用协议,以两个不同身份分别在企业和高校院所同时从事科技创新实践和科研教学。本次大会还发布了南信大的科研成果。其中,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院长罗京佳教授发布“气候预测系统”最新成果,这是目前唯一提供两年的实时气候预测产品系统,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方法,研发出的AI模型显著改进了热带气候的预测技巧,延长了预测时效。https://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