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搭建我院副班主任成长交流平台,夯实副班主任队伍建设,推进协同育人,3月19日下午,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在临江楼A104会议室举行学院副班主任工作培训会。本次会议邀请了学工处学生管理科副科长张伟作为培训嘉宾,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朱文镇,大一、大二辅导员老师和全体副班主任参会。会议由学办副主任张学会主持。朱文镇在讲话中指出,副班主任作为班主任工作的有效补充,是学院学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青春力量。他希望从研究生群体中选拔出来的优秀副班主任们能利用自身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投身学生工作的热忱,深入所带班级,关注学生需求,使用新融媒体工具创新班级管理。朱文镇特别提醒副班主任们在工作中要把握适度原则,强化“红线”意识,畅通反馈渠道,配合辅导员、班主任更好地履行班级管理职责,提升自身组织、领导能力和综合素质。张伟以《角色与责任:学生副班主任的自我定位与价值实现》为主题,给在场的副班主任深刻诠释了副班主任的双重身份——既是学生成长的同行者,也是思政育人的先锋队。张伟指出,副班主任要有情怀,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要利用同龄人的有利身份,更好地读懂学生,关注学生需求;工作中要有“一线”意识,经常深
为深入落实学校创新创业工作要求,培育创新型实践人才,3月19日下午,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在临江楼A101-102会议室举办双创工作会。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朱文镇,辅导员相晨、米新月,院科协全体成员及各班科创委员参会,会议由相晨主持。朱文镇以江苏创新生态为切入点,通过“为什么南京没有‘六小龙’”这一现实命题,向同学们讲解了创新创业对个人发展、学科建设、区域经济的复合价值。朱文镇强调,创新创业活动是锻炼个人能力的重要途径,鼓励同学们要学以致用,不断推进技术创新,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比赛和各类学科竞赛,抓住一切机会,磨炼自身本领。会上,院科协主席团成员张翰尧在会上汇报了本学期科协即将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竞赛科普、科研指导等多个方面,并表示院科协将全力协助学院的双创工作。院科协部长团成员朱明天向大家介绍了计算机专业较为热门的12个学科竞赛,并以时间线为序,介绍了各项赛事的开展时间,让大家对这些赛事有了基本的了解。最后,相晨老师进行总结发言,针对推免加分政策,进一步强调了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和学科竞赛的重要性。本次会议明确了学院接下来关于双创工作的部署,激发了同学们投身创新创业活动的热
为深入贯彻学校关于落实服务江苏海洋经济的发展战略,推动校地融合发展,3月17日至18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长董昌明教授、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耿东生教授率跨学院海洋科学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物理学院、地理科学学院、自动化学院六学院的十人教授学者代表团,赴南通市开展考察交流。在如东县副县长戴峰、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副书记严频等地方领导及校友南通市气象局局长严迎春的陪同下,代表团深入走访九家涉海企业及吕泗国家基准气候站。随后,在南通市海洋发展局、南通市气象局等单位参加四次专题座谈会,为校地合作注入新动能。代表团紧扣南通海洋经济发展脉搏,先后调研中石油LNG接收站、桐昆聚酯一体化基地、国华如东光氢储一体化项目、华能南通煤电清洁转型工程等海洋经济与新能源领域标杆企业,详细了解南通市在港口经济、氢能开发、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实践成果。走进江苏卫华海洋重工、南通通洋港口及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实地考察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与智能制造场景,为产学研合作夯实基础。在南通市海洋发展局、气象局、东南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及南信大南通研究院,围绕学校在海洋气象、海洋能源、智能装备等优势学科领域召开四次
3月13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2025智启言途之“我AI记单词”讲座第一讲在文园社区红色驿站举办。此次讲座由学办主任付龙海老师主讲,吸引了一大批学生积极报名参加。付龙海以词根“hum”入手,讲解了包括“human”、“humid”、“humidifier”等英语单词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认识英语词根在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他说,英语词根是构成英语词汇的核心元素,理解它们对高效扩大词汇量、理解单词的逻辑结构、提升阅读和听力推测能力、深化对语言文化的理解等具有重要意义。他主要介绍了英语单词一月至十二月的由来、历史背景、这些单词衍生出来的词根以及对于英语学习者轻松记忆单词的启示作用。讲座现场在课堂互动环节,他还引导同学们思考单词与其有关词根的关系。他以March与mars为例,引导同学们思考三月与出征的关联性,带领同学们剖析词根背后的深层含义与构词逻辑。此外,他用生动形象的图片与单词示例向同学们展示了词根的演变与单词的联系,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还大大降低了单词记忆难度。他还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单词词根的关联性与单词记忆的技巧性,挖掘词根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演变逻辑。此次讲座是学院“
3月19日下午,管理工程学院在阅江楼325会议室召开2025届本科生考研工作推进会,学院全体院领导、2021级考研导师、2021级辅导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吴华主持。吴华通过翔实的数据介绍了学生考研总体情况,分专业、类别分析了一志愿进复试及调剂情况,指出下阶段工作重点。她希望在接下来的复试调剂时间段举全院之力,建立“一生一档案”,在提供调剂信息、选择合适院校、复试指导、心理支持和信息建设方面精准高效地为学生助力。院长巩在武指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考研成绩是学院教学成效、学风成效的重要体现,是学院全体老师潜心教学、专注科研、关爱学生的硕果,希望大家携手同心,共同助力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在接下来的复试调剂阶段,他希望考研导师们分类指导、结合学生实际做好一对一精准帮扶工作。党委书记俞书平指出学院考研成绩的逐年提升得益于全院师生上下齐心、教学相长。好师资吸引好学生,好师资培养好学生,好学生能成为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放大器”。希望各位老师关心关爱学生,形成工作特色,做出工作成效。副院长曹玲指出在考研复试调剂阶段,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全院上下信息共享、制定务实调剂目标。本次考研考
在世界气象日来临之际,3月12日,大气院研究生第四党支部携手研究生会,联合六合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六合区气象局、润秒科技等单位,赴北京东路小学棠城分校开展“风雨同行·气象科普进校园”主题活动,此次活动是大气院“3·23世界气象日”系列活动之一。活动伊始,二十余台智能机器人在工作人员程序控制下,以精准同步的科技舞蹈拉开序幕,生动展现人工智能与气象科技的深度融合。科普讲座环节,大气院研会主席高楠担任主讲,围绕“气象灾害大作战”主题,重点讲解了台风、龙卷风、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现象,并通过抢答互动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天气的形成原因及影响。此外,高楠还普及了极端天气的防范措施,如面对龙卷风来袭,应迅速躲入地下室或坚固房间,避免在室外、车辆内避险;在大风天气中,应远离广告牌、枯树等危险物,佩戴口罩防止扬尘进入呼吸道。这些实用的安全知识让学生们受益匪浅,纷纷表示今后遇到恶劣天气时会更加注意安全。实验实践板块凸显研究生科研特色,党员志愿者组建“风云科普团”,带来系列原创实验:自制“微缩龙卷风模拟装置”,通过改进流体力学模型,让学生在500毫升塑料瓶中观测到气旋形成的完整过程;自主设计的“人工增雨
3月18日下午,文学院于明德楼S201举办2025年春季明德讲坛第一讲,本期主题为“‘封神’中的哪吒”,由中文系副教授朱逸宁主讲。130余名同学参与,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文化传承是很多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朱逸宁副教授立足于近年来国内“封神”的影视动画作品,深度探析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创新”及其深层次原因。他以《封神榜》中哪吒形象切入,向同学们讲述哪吒这一形象随着时代浪潮不断革新的文化符号信息,在古典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中深入挖掘其承载的传统礼俗观念和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色。他指出,古典文化作品在经历时代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演化出新的审美内涵与民俗意义,由此也实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的赓续传承。哪吒的文化赋能,本质上是通过民间传说和艺术再造,使传统符号适配现代审美;通过学术与大众的共谋,构建可延续的集体记忆。讲座最后,朱逸宁鼓励同学们积极投身于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华文化传播事业,煮沸千年文化精华,激发青年人的“精神突围”,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神榜”。
3月16日,大气院联合江北新区文化馆开展了第二十四期“春雨润田织锦绣,新芽破土绘丹青”主题气象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带领小朋友们探索春雨的奥秘,感受自然的魅力。活动通过科普讲解+互动实践模式展开。开场,志愿者们通过气象科普动画演示水循环过程,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春雨形成原理,结合动态图示向小朋友们展现了云层运动与降水关系。在“春雨观察”环节,通过对比不同季节降雨实景图片,科普降水对农业生产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提醒小朋友在雨季注意防滑、谨防雷电等安全事项。互动环节中,小朋友围绕“春雨中的自然现象”展开讨论,并通过绘画创作表达对降水现象的理解,孩子们用画笔描绘了雨滴形态、植物生长等场景。活动全程穿插知识问答,小朋友们踊跃互动,现场气氛活跃。本次活动有效传播了气象科学知识,培养了儿童观察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作出积极贡献。学院持续打造“童声童气”气象科普品牌,通过可视化呈现、沉浸式体验等方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儿童易懂的科普内容。现场指导互动
在第65个世界气象日来临之际,大气院围绕“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主题,联合江北新区盘城街道,于3月15日开展了第二十三期“气象共享+”童声童气志愿服务活动之“风云共守千秋业,预警织网护万家”。志愿者以互动的形式,引导小朋友们探讨了天气预报的作用,科普了预报过程中常见的气象观测工具如雷达卫星、气象探空气球等,简要介绍了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激发了小朋友们对于气象科学的兴趣。随后,通过播放气象预警动画,志愿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天气预报和预警的流程,增强了儿童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防范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紧接着,志愿者带领小朋友们用黏土制作天气符号,将抽象的天气符号变为彩色的立体图案,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最后,全体参与者宣读《气候守护者誓言》,承诺做地球的守护者,共同守护我们的气象未来。本期“童声童气”活动用形象生动的图片、通俗易懂的讲解、幽默风趣的互动,让复杂深奥的气象科学变成看得见、听得懂、用得着的生活小常识,丰富气象文化内涵,扩大气象科普社会影响力。活动现场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青年学子思想政治引领,3月11日,大气院“大气·研途”党团共建平台第八小组于晖园社区110学生发展支持中心组织开展了“溯青史回声,织时代新章”党史学习活动,引导青年学生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本次活动由第八小组研究生志愿者组长曹林兮主持。活动伊始,主持人介绍了本次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与意义,强调青年学子应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随后,小组志愿者杨维宇和崔滨镜两位主讲人结合党史经典案例与新时代青年使命,向同学们生动阐释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并鼓励大家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通过“党史知识竞答”等环节,同学们在寓教于乐中强化了对党的理论知识的理解,纷纷表示深受启发。此次活动通过专题学习、互动交流等形式,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让同学们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担当。未来,“大气·研途”党团共建平台将持续创新党史学习形式,结合学科特色开展红色实践、主题研学等活动,进一步推动党的理论入脑入心,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入红色动能。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