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修订印发〈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的通知》、《关于开展2020-2025年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2025年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2024年12月5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组织召开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专家评审会暨学科建设研讨会。评审会邀请了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扬州大学原副校长俞洪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江苏省研究生文学类教指委主任委员杨金才,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兼《中国翻译》期刊主编杨平,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翻译家协会会长刘云虹,南京大学教授王奕红、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许多、江苏省外事翻译中心主任孙健7位专家和江苏省外事翻译中心、校外导师徐腾到校指导。俞洪亮教授任评议组组长。副校长朱大梅出席会议,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马晓霞、文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系室主任、MTI教育中心主任及骨干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文学院副院长杜玉生主持。会议伊始
为探索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彰显党建工作的驱动力、影响力、创造力和凝聚力,12月4日,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党工委党建第一联盟课程思政现场交流活动在我校图书馆报告厅举办。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韦忠平、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党群工作办副主任崔玮玮、南京化工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党建第一联盟主席蔡卫星、南京科技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婷婷出席活动,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党工委党建第一联盟、蔡卫星名书记工作室的党组织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南信大党委组织部、总务处(后勤服务总公司)、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相关负责人和文学院的全体院领导和师生代表参加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文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郭雨主持。韦忠平副校长致开幕辞。他表示,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以及提出“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五周年,我们要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完善机制、创新方法,推动大中小思政教育内涵发展、提质增效。他指出,引领推动新时代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践行为党育人初心使命要完善思政一体化机制,强化分工协作形成合力;要创新方式方法,增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推动研究生全面发展。12月5日上午,我校在图书馆一楼IC教室举行2024年硕博研究生座谈会,聚焦研究生培养与学位、导生关系、心理健康、安全管理、就业规划等关注热点展开。校长陈海山出席,与校本部以及来自南苑毓园社区、浦口经开区创新港、江北新区研创园、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的20名硕博研究生代表进行座谈交流。会议由副校长金自康主持。座谈会在轻松愉快的问答方式中进行。“浦口经开区创新港的发展定位?”“国优计划研究生订单式培养如何落实?”“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如何推进?“无锡研究生联培基地研究生导师如何评价与考核?”“如何更加快速有效获取文献资源?”“如何应对科研与就业压力?”“如何获取专业领域、行业领域最新前沿动态?”一个个问题如连珠炮般抛出,又在热烈的讨论与智慧的交融中逐渐明晰,也为关乎硕博研究生学术成长、科研发展这些热点问题给出了最佳答案。陈海山鼓励广大硕博研究生在科研道路上要重点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全面提升科研学术素养。他寄语广大硕博研究生,一要明确规划,清晰的目标是成功的指引,要制定长远且切实可行的学业与职业规划,明确各阶段目标
近日,江苏省数学学会正式公布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初赛江苏赛区获奖名单,我校学子在本次比赛中表现突出,取得优异成绩,多项指标位列全省前3名、省属高校第1名。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由中国数学会主办,该赛事创办于2009年,目前已成功进入高等教育学会的学科竞赛榜单观察目录。竞赛分为初赛和决赛,是面向本科生的全国性高水平学科竞赛,旨在加强基础学科教育、提升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学校数学课程建设并发掘数学创新人才。本届初赛于2024年11月9日举行,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79所高校24647名学生报名参加了江苏赛区竞赛,其中数学类4575人,非数学类20072人,全省入围决赛比例数学类1.14%,非数学类0.22%。我校783人参加,共443人获奖(一等奖118人、二等奖161人、三等奖164人),入围全国决赛共5人。其中,数学类74人获奖(一等奖12人、二等奖27人、三等奖35人),入围决赛3人;非数学类369人获奖(一等奖106人、二等奖134人、三等奖129人),入围决赛2人。我校在入围决赛人数、一等奖人数和获奖率等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数学与统计学院历来重视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11月28日下午,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周乃贵作为大物院2022级气象技术与工程专业1班第一班主任,赴大物院参加主题班会并为师生讲授思政课。班会上,班长高莞悦总结汇报了一学年来班级在思想引领、党团发展、学风建设、科研文体竞赛、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优秀学生代表徐文翰同学汇报了自己的成长心得。周乃贵书记对班级同学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的肯定,对班级的进一步建设提出了更多的期望。随后周书记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这一主题,为师生们上了一堂精彩的思政课。周书记运用通俗的语言、翔实的数据、鲜活的事例阐释了改革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深远影响,让与会的师生深刻感受到党中央对于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和对于国家发展所擘画的宏伟蓝图。聆听了课程后,广大师生纷纷表示,本次思政课“及时”“解渴”,大家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进一步得到了加深,对党中央做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决定坚决支持和强烈拥护。
近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公布了“新质·引领·赋能”首届数字教育示范案例评选结果,我校申报的3项案例全部入选,其中2项评为标杆案例,1项评为优秀案例,为学校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再添佳绩。我校标杆案例《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教育新范式》基于“南信大本科教学数字化 2.0 工程”的探索实践,以数字新基建为基础,以课程为核心,以平台为手段,以数据融合为保障,深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强化数字赋能,助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标杆案例《数字赋能 智慧混合——光电信息 技术实验“五轮混合+”教学模式》通过智慧教学手段,创新性地提出“五轮混合+”教学模式,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操作能力;优秀案例《基于大模型与知识图谱的智能教学系统》以知识图谱为核心,实现了个性化教学,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据悉,本次活动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1000多所院校,共评选出标杆案例107个、优秀案例181个、特色案例311个。此次三项案例入选,是我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的
近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资助名单,我校首次申报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防控研究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成功获批。2025至2027年,学校每年可自主选派大气科学类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访问学者2名赴合作院校学习访问。第一批人员选派工作将于2025年4月1日启动。我校高度重视此次申报工作,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统筹安排了项目申报、项目答辩等工作,大气科学学院、气象卓越工程师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等部门积极配合申报,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大气科学学院代表参加了项目答辩。该项目依托我校与多所海外世界名校的大气科学类学科优势以国家、地方和行业需求为导向,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多学科交叉综合优势,力争培养一批乡村振兴应用型人才。该项目的获批是我校开放办学的深度实践。学校汇聚了澳洲蒙纳士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法国南特大学、德国明斯特大学的国际化资源,基于良好的合作基础,积极申报,拓宽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长期以来,学校坚持走开放办学的国际化发展道路,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强化以家国情怀为根本的素质培养,聚焦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专业能力,
11月27日上午,对口支援工作推进会在行政楼529召开,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大梅主持会议并讲话。会上,发展规划处汇报了前期学校对口支援喀什大学、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克州校区、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青海理工学院4所高校的基本情况、建设成效和下一步工作计划。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代表围绕对口支援工作做了交流发言。朱大梅指出,对口支援工作是党中央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肯定前期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希望全校同心协力做好下一阶段的对口支援工作。一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交融意识,把对口支援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二要加强统筹、精准对接,吃透把准对口支援政策文件精神,形成多部门协同支援的工作机制,充分挖掘对口支援先进典型案例和经验;三要深入谋划、扎实推进,根据对口支援任务制订年度工作清单,针对受援高校特点差异化实施教育帮扶,结合学校实际,从人员交流、科技创新、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推进合作,争取对口支援工作任务落实落地。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财务处等相关部门,大气院、应气院、大物院等相关学院负责
11月29日,2024年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大赛决赛在我校举办。大赛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指导,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涉外办学研究委员会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承办。我校副校长马嫣、江苏省教育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汝益仙出席。马嫣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她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和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工作取得的标志性成绩。她指出,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培养高水平国际化人才,推动教育综合改革,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她表示,本次大赛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交流经验、切磋技艺的平台,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马嫣讲话汝益仙在致辞中表示,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通过与国际接轨,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不仅为我省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还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全面提升和创新发展。希望参赛选手们通过同台竞技,相互切磋,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有效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水平,特别是提高我们自有师资队伍的外语教学能力。汝益仙讲话比赛邀请了5位在教育教学和中外合作办学领域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家和10位学生代表作为
11月23日,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第六届“杰出工程师奖”名单正式发布,我校刘博教授荣获“杰出工程师青年奖”。第六届杰出工程师奖经历了推荐、形式审查、初评、终评、公示、奖励委员会审定等多个环节,从各推荐单位筛选出的564位工程师候选人中评选出40名杰出工程师奖和28名杰出工程师青年奖。刘博教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重点项目、优青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百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8项,出版专著3部,获得了教育部青年学者、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江苏省青年五四奖章等多项人才计划或荣誉奖励。多年以来,刘博教授扎根光纤通信领域,不断攻坚克难,践行科技强国,围绕光纤通信领域的大容量距离积光传输、高密级高可靠光接入、抗干扰高速短距互联三个方面开展多年技术攻关,提出了多项创新技术,加快推动了我国光纤通信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杰出工程师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由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以下简称科基会)设立的社会力量科学技术奖,主要表彰全国在生产建设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杰出工程师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奖项分为“杰出工程师奖”、“杰出工程师青年奖”。“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