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我校在雷丁楼C101报告厅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例会。校党委副书记闵锦忠出席并主持会议。教务处、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设备处、学工处、研究生院以及各学院分管教学工作负责人参会。会上,教务处刘佳处长全面部署了期末的本科教学工作,涵盖了教学运行、教研教材、实践教学、创新创业以及教学信息化等多个方面。她强调,各部门、各学院要紧密协作,确保期末各项教学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推进。随后,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王骥主任对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本部门的重点工作。设备处、学工处、学院等有关负责人也分别就各自领域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布置。在听取了各部门的汇报后,闵锦忠副书记对当前教学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他首先强调了保障教学工作平稳有序的重要性,要求各部门与学院要加强协作,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闵副书记还提出要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上课质量。他强调,教学工作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们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此外,他要求各部门与学院要深刻认识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重要性,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
日前,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疾病智慧诊疗”专项项目评审结果揭晓。我校“智能医学图像计算”重点实验室徐军教授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邵志敏教授团队,联合申报的《基于知识增强多模态学习的乳腺癌分型精准诊疗体系的建立与临床验证》项目成功获批资助。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尤其在重大疾病早筛早诊、精准治疗、临床全场景智慧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凸显出巨大应用潜力。然而,目前该领域存在多源异构的临床数据深度融合不充分,模型的临床可解释性和泛化性验证不足,以及模型的临床诊疗应用场景适配性差等问题,面向重大疾病的智慧诊疗新策略研究亟待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支撑。鉴于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设立“重大疾病智慧诊疗”专项项目,以推进我国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与重大疾病诊疗融合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该专项研究项目围绕“多维临床诊疗数据赋能的重大疾病智慧诊疗策略研究”方向,期望通过整合和分析以乳腺癌为代表的重大疾病的多源异构临床数据,包括:影像、病理、电子病历、基因组与蛋白质组学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码多维数据中与疾病诊疗相关的隐性信息,开发重大疾病智慧诊疗新策略,并开展临床有效性
在刚刚落幕的2024“省长杯”江苏省大学生足球联赛(校园男子组)总决赛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足球队以三胜两负的战绩斩获第三名,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于1997年正式启动,历经27年的蓬勃发展,已实现对大中小学全学段的广泛覆盖,成为推动全省青少年足球运动普及与提升的重要平台,在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等方面有效发挥了示范推动作用。2024“省长杯”江苏省大学生足球联赛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体育局主办,江苏省学生体育协会、江苏省足球运动协会协办。比赛设高水平男子、女子组,校园男子、女子组,高职高专男子、女子组共6个组别,68支高校代表队近2000名领队、教练员和运动员参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男子足球队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技战术水平,在小组赛中历经激烈争夺,以第二名身份晋级淘汰赛。淘汰赛中,队员们顽强拼搏,虽惜败于强敌河海大学,但在三四名决赛中以1:0击败南京林业大学,成功登上季军领奖台。 12月8日,江苏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出席了在南京农业大学滨江校区运动场举行的颁奖仪式,并为获奖球队颁奖。我校同时还获得了本届比赛的体育道德风尚奖,校党委书记尚
为推动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促进产教融合提档升级,12月3日下午,杭州高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帆一行7人到学校进行合作交流。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金自康出席会议。会议由自动化学院院长葛泉波主持。校发展规划处、科技产业处、研究生院及自动化学院领导参会。会上,金自康代表学校对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从历史沿革、办学特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办学成效。他说,作为气象行业特色高校,我校坚持特色发展,积极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坚持开放办学,在“气象+”“+信息”的学科加持下,积极联合华为、腾讯、京东方、国电南自等国内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战略,成效显著。他表示,与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基础良好、合作前景广阔,希望双方建立更加稳定、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在人才联合培养、联合攻关、项目合作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产生切实可行的合作成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校企合作新典范。张帆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表示肯定和赞赏,并介绍了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概况、产品体系和行业应用情况,他表示,公司与南信大的优势学科与专业非常契合,希望在现有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修订印发〈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的通知》、《关于开展2020-2025年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2025年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2024年12月5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组织召开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专家评审会暨学科建设研讨会。评审会邀请了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扬州大学原副校长俞洪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江苏省研究生文学类教指委主任委员杨金才,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兼《中国翻译》期刊主编杨平,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翻译家协会会长刘云虹,南京大学教授王奕红、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许多、江苏省外事翻译中心主任孙健7位专家和江苏省外事翻译中心、校外导师徐腾到校指导。俞洪亮教授任评议组组长。副校长朱大梅出席会议,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马晓霞、文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系室主任、MTI教育中心主任及骨干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文学院副院长杜玉生主持。会议伊始
为探索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彰显党建工作的驱动力、影响力、创造力和凝聚力,12月4日,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党工委党建第一联盟课程思政现场交流活动在我校图书馆报告厅举办。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韦忠平、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党群工作办副主任崔玮玮、南京化工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党建第一联盟主席蔡卫星、南京科技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婷婷出席活动,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党工委党建第一联盟、蔡卫星名书记工作室的党组织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南信大党委组织部、总务处(后勤服务总公司)、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相关负责人和文学院的全体院领导和师生代表参加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文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郭雨主持。韦忠平副校长致开幕辞。他表示,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以及提出“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五周年,我们要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完善机制、创新方法,推动大中小思政教育内涵发展、提质增效。他指出,引领推动新时代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践行为党育人初心使命要完善思政一体化机制,强化分工协作形成合力;要创新方式方法,增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推动研究生全面发展。12月5日上午,我校在图书馆一楼IC教室举行2024年硕博研究生座谈会,聚焦研究生培养与学位、导生关系、心理健康、安全管理、就业规划等关注热点展开。校长陈海山出席,与校本部以及来自南苑毓园社区、浦口经开区创新港、江北新区研创园、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的20名硕博研究生代表进行座谈交流。会议由副校长金自康主持。座谈会在轻松愉快的问答方式中进行。“浦口经开区创新港的发展定位?”“国优计划研究生订单式培养如何落实?”“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如何推进?“无锡研究生联培基地研究生导师如何评价与考核?”“如何更加快速有效获取文献资源?”“如何应对科研与就业压力?”“如何获取专业领域、行业领域最新前沿动态?”一个个问题如连珠炮般抛出,又在热烈的讨论与智慧的交融中逐渐明晰,也为关乎硕博研究生学术成长、科研发展这些热点问题给出了最佳答案。陈海山鼓励广大硕博研究生在科研道路上要重点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全面提升科研学术素养。他寄语广大硕博研究生,一要明确规划,清晰的目标是成功的指引,要制定长远且切实可行的学业与职业规划,明确各阶段目标
近日,江苏省数学学会正式公布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初赛江苏赛区获奖名单,我校学子在本次比赛中表现突出,取得优异成绩,多项指标位列全省前3名、省属高校第1名。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由中国数学会主办,该赛事创办于2009年,目前已成功进入高等教育学会的学科竞赛榜单观察目录。竞赛分为初赛和决赛,是面向本科生的全国性高水平学科竞赛,旨在加强基础学科教育、提升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学校数学课程建设并发掘数学创新人才。本届初赛于2024年11月9日举行,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79所高校24647名学生报名参加了江苏赛区竞赛,其中数学类4575人,非数学类20072人,全省入围决赛比例数学类1.14%,非数学类0.22%。我校783人参加,共443人获奖(一等奖118人、二等奖161人、三等奖164人),入围全国决赛共5人。其中,数学类74人获奖(一等奖12人、二等奖27人、三等奖35人),入围决赛3人;非数学类369人获奖(一等奖106人、二等奖134人、三等奖129人),入围决赛2人。我校在入围决赛人数、一等奖人数和获奖率等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数学与统计学院历来重视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11月28日下午,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周乃贵作为大物院2022级气象技术与工程专业1班第一班主任,赴大物院参加主题班会并为师生讲授思政课。班会上,班长高莞悦总结汇报了一学年来班级在思想引领、党团发展、学风建设、科研文体竞赛、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优秀学生代表徐文翰同学汇报了自己的成长心得。周乃贵书记对班级同学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的肯定,对班级的进一步建设提出了更多的期望。随后周书记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这一主题,为师生们上了一堂精彩的思政课。周书记运用通俗的语言、翔实的数据、鲜活的事例阐释了改革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深远影响,让与会的师生深刻感受到党中央对于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和对于国家发展所擘画的宏伟蓝图。聆听了课程后,广大师生纷纷表示,本次思政课“及时”“解渴”,大家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进一步得到了加深,对党中央做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决定坚决支持和强烈拥护。
近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公布了“新质·引领·赋能”首届数字教育示范案例评选结果,我校申报的3项案例全部入选,其中2项评为标杆案例,1项评为优秀案例,为学校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再添佳绩。我校标杆案例《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教育新范式》基于“南信大本科教学数字化 2.0 工程”的探索实践,以数字新基建为基础,以课程为核心,以平台为手段,以数据融合为保障,深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强化数字赋能,助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标杆案例《数字赋能 智慧混合——光电信息 技术实验“五轮混合+”教学模式》通过智慧教学手段,创新性地提出“五轮混合+”教学模式,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操作能力;优秀案例《基于大模型与知识图谱的智能教学系统》以知识图谱为核心,实现了个性化教学,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据悉,本次活动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1000多所院校,共评选出标杆案例107个、优秀案例181个、特色案例311个。此次三项案例入选,是我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的